心灵港湾
天上月圆,家人团圆。团聚和赏月,自古以来便是中秋的永恒主题,也是很多人关于中秋记忆的主要部分,如同一串串印记,烙印在岁月深处,成为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第一次在异乡过中秋,是我步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年。从平原家乡到大西洋上,从温暖的家庭生活到相对自由的集体环境,初入社会的新鲜感尚未褪去,便迎来了中秋。月亮升起的时候,我独自站到船头,倚着栏杆,仰望天空那一轮明月。家乡中秋的月光在我的印象中总是柔情似水,而此刻的海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泛着白光,确实不太一样。船艏的风声不绝于耳,我忽然想到由于时差的原因,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讲得似乎也并不准确。我望着眼前晃眼的月亮,内心不禁有些难以名状的失落和感伤。
由此开始,回家过中秋便成了稀罕的事。为了生存,也为了更好地生活,我辗转奔波于茫茫大海。生活在波澜不惊中继续向前,犹如静水深流一般,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礁险滩从未间断。当年直欲鲲鹏展翅云霄万里,如今才知天长路远关山难越。海上之路虽不崎岖,却总艰险,我们壮志满怀地出发,无暇思念故土,只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心头的一抹乡愁心绪,融进生活的热血中继续拼搏。
异乡人,也是忆乡人。很多时候,一个现实的躯体饱含思乡沉重的灵魂。人生好像就是这样,离梦想近了,离家却远了;继而发现,不知何时起,远方成了家,家成了远方。即便如此,在外打拼的人群里有太多孤独的灵魂,他们的内心往往无比坚强。那是因为,亲情是我们抵抗世间一切冷漠和苦厄最坚强的铠甲。
人隔千里路悠悠,未曾遥问心已愁。今年的中秋,我们仍旧无法和家人团聚,但我不孤单。我知道,工作是生活的基石,有无数和我一样的人为了人生目标逆流奔赴,但在团圆之夜,就会更想家,更加望眼欲穿地眺望家的方向。
上学时,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只是奔着老师要求背诵的目的,所以总如小和尚念经般有口无心;时过境迁,回头再读,却已是情不自已。年少时,向往着长大,向往有一天能挣脱出父母的“魔掌”;而如今,想在重要的日子回去陪父母吃餐饭都成了一种期盼和奢望。我们在父母的目送中渐渐长大,父母却在我们的背影后渐渐老去……
“年怕中秋,月怕半”,过了中秋,一年也就所剩无几了,该做的事必须抓紧了。无论是背着行囊怀揣梦想远走他乡,还是为了生计历经沧桑无暇休息,都别忘了在这天给家人打上个电话,道一句——“中秋快乐!”只希望今后中秋,我们能家家团聚,共赏天上明月。
【作者单位:泰安口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