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十年 中远海运“奋进新航程、建功新时代”主题系列综述
\接上期\
他们是坚守初心的海上工匠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具体到船员身上来说就是——“把小事做成精品”“把事情做到极致”。船上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一个细微差错都可能导致整条船舶石沉大海。也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锻造了船员的工匠之心。船员们热爱自己的岗位,提升技艺,凝练品质,在收获个人成长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人对船员这份职业的尊重。
2020年11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集团船员程邦武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在浮动国土上坚守了20余年,对大海的温柔却知之甚少,因为他坚守的岗位位于被誉为船舶“心脏”的机舱中。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这是程邦武的人生格言,机舱里嘈杂的声响和闷热的体感,丝毫动摇不了他扎根船舶的决心。在这里,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业务技能和意志品质。一本本厚重的轮机日志,凝聚着这位海上工匠的执着与坚守。程邦武不断探索船舶轮机管理先进技术,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他实现了船舶机损事故率为零、部门工伤事故率为零,甚至事故险情率为零。无论面对细节多如牛毛的万吨巨轮,或是状况频出的“老”船,程邦武总能目光如炬,迅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在每次接船开班后,程邦武也都会厘清管理思路,摸清薄弱环节,制定阶段管理计划,逐条改善设备状况。
有的船舶节能已到瓶颈阶段,但在他的技术钻研和革新下,依然能高效地运行。随着国家对船舶防污染力度要求的加大,程邦武又通过缜密的计算和协调,规划出最优燃油使用比。正是由于他的锲而不舍,他所在船舶每年节能减排指标均低于公司考核指标10%左右。一副副磨坏的手套、一双双穿破的袜子、一件件褪色的工作服,见证了程邦武带领船员啃下的一块块“硬骨头”。
新鞍钢轮是我国第一批30万吨级超大型专业矿砂船,从2019年开始运营中国至澳大利亚航线。作为矿砂船,备舱要求无需太高,但为了保证货物质量和安全,船舶坚持按照装量标准来备。这既是专业精神的体现,更是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做到“我承运、您放心”的追求。作为新鞍钢轮第一任水手长,这些年来,李国良先后6次在新鞍钢轮上工作,他对这艘船舶有着独特的感情。常年穿梭在中澳航线的他,熟知澳大利亚港口检查的各种“套路”,每次开航前都会提前制定好一整套航次维保计划,精确到每天甚至每个时段的工作内容,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甲板设备进行检查保养。新鞍钢轮从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渤海湾航行到近40℃高温的黑德兰,“冰火两重天”的温差给甲板工作带来很大阻力,但这难不倒李国良。在他看来,引水梯和缆绳是船舶甲板安全的关键所在。船舶开航后在气温较低的时候,他会及时安排水手在艏尖舱更换引水梯绳索,对绑扎不过关的引水梯绝不含糊,坚持拆了重来,直到入得了他的“法眼”方可收工。等天气回暖的时候,他就带着弟兄们在甲板上更换缆绳头,看到一个个崭新的缆绳头,李国良脸上也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但凡涉及安全的问题,绝无讨价还价的理由,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酿成大事故,要把船舶设备当作自己的朋友,用心对待。”李国良就是这样把“匠人”的精神,高标准地落实到日常的维修保养工作中,带领水手们全力把甲板维护保养和标志标识制作等工作做成精品、做出成效。
在今年4月召开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贺信,他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所谓匠人有匠心,在《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雕琢器物时执着专注的工作态度。从古至今,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在船员的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船员们驰骋海疆,奔跑大洋,扎根船舶,做好本职岗位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于这份职业的认同。一旦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磨练中成就高超的技艺——这是海上工匠的成功秘诀。多次在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夺得桂冠的水手长卢书亮、拥有超高电焊技艺的机工长付冬、参与船员管理劳模创新工作室“远洋船舶伙食保鲜技术研究项目”取得重要成效的船舶大厨徐峰、荣获集团十杰工匠荣誉称号的船舶电气员任权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姜文龙等船员,他们都在事后的一些采访中表示,挑战自我极限、提升技艺、凝练品质,每一个荣誉的获得都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
就是这样一群船员,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凭着对航海事业的热爱和坚守,在离家千里之外浮动的国土上将那份“远洋匠心”不断地传承下去,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他们是扎根蓝海的历史见证人
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和成长规划,是优秀船员身上普遍呈现出来的特质。每一位船员在加入远洋之初,就决心将航海作为自己毕生的选择,并承诺,要尽己所能为自己和家人争得一份荣耀,为公司挣得一份荣光,为航海事业增添一抹色彩。
今年59岁的陈进良,是集团的一名水手长,等跑完这一航次,他就要退休了。近40年的航海岁月即将谢幕,可他依然奋进如初、壮心不已。作为退伍老兵,他有着军旅生涯锻造的忠诚、担当、坚毅和乐于奉献等品质。从散货船到油轮再到集装箱船,从千吨到万吨再到几十万吨,从1200TEU到14000TEU,数十条远洋巨轮都留下他工作和生活过的痕迹。从水手到水手长,他在最平凡和最基层的岗位默默奋斗着,为祖国的远洋事业默默奉献着。
年近退休,他倍感时间紧迫,既要站好自己的岗,也要尽量多地让技艺传承。船上的年轻船员多半都是老陈徒弟,从他们第一天出甲板干活到跟在后面观摩学习,再到一点点独立操作,就如海绵吸水一般,不断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第一次使用高压水枪的实习水手小秦技艺还稍显生疏,在实操前,老陈反复交代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并一丝不苟地进行了操作示范。尽管如此,老陈还是不敢大意,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小秦的一举一动,是教导,也是保护。老陈年轻时曾为了多做一些船舶维修保养工作,长时间进行电焊作业,导致眼睛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导致用眼稍久,眼球就会充血。如今,老陈和水手后辈聊起年轻时的往事,总不忘提醒他们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务必做好劳动防护,爱惜自己身体,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老陈想让他们知道,只有先保障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才能不断磨练业务技能,推动航海生涯和祖国航海事业不断延续发展。当航海生涯落下帷幕,陈进良再次踏上甲板,那个曾经来过、拼搏过、奉献过的老船员感慨良多,那颗被大海磨砺过的心此刻更加坚定,因为它永远属于这片海洋。
远瑞洋该轮是全球首艘LNG双燃料VLCC,于今年3月首航,肩负着为中远海运能源探索LNG双燃料在超大型原油船应用的重任,该船的成功建造标志着我国在大型清洁能力源动力船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对航运业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李永强是远瑞洋轮的首任政委,10年前他从部队退伍自主择业到中远海运任职船舶政委,从在4.4万吨级的油轮到30万吨级VLCC上跑船,他深切体会到这十年中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感受中国与世界更快更深的链接。他说:“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当今有幸能亲历全球首艘绿色低碳型油轮的接船、交船再到首航的全过程,我倍感荣幸。愿未来我国有更多绿色、环保、节能的船舶驶向世界。”
为建设集团高素质船员队伍,李永强作为船舶党支部书记,他感到责任重大。他强调,首批船员都是经过公司考核过的骨干船员,超过一半还都是共产党员,大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赋能标杆船舶,形成值得传承的船舶文化,为后续换班的船员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远瑞洋轮上,有一支节能减排专项小组,通过师徒带教,实践出真知,在确保船舶安全和船期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航线和经济航速等手段,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李永强经常向船员兄弟们灌输,节能减排、绿色航运正方兴未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努力,助力远瑞洋轮在LNG双燃料超大型船舶应用上持续发酵,为公司“十四五”时期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船员们的力量。
丁延波是船上一名大厨,曾获得“集团职工技能竞赛”厨工岗位全能第二名。作为一名在船工作了数年的资深船员,见证航运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船员们在一线经受风吹日晒的不易,他总说:“船员们在一线出大力流大汗,为祖国远洋事业做贡献,我给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是应该的。”他每天打起十二分精神,毫不马虎地为船员做好“一日三餐”。有道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丁大厨的烹饪手艺出类拔萃。他努力解决船员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差异较大的问题,但凡每次上船初期或是遇到船员换班,都特别留心船员的餐盘,以便了解大家的饮食习惯,每天哪个菜剩得多、哪个菜最受欢迎,他都会逐一记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加强对菜的种类和做法的研究和调剂。在下船公休期间,他还会主动参加进修,不断提升厨艺。
“我的工作职责就是努力地把每道菜肴做得精细,做得入味,来犒劳船员们的胃。”丁大厨说,“我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会尽心尽力地把它做到、做好。”这些年来,他秉承这一信念,始终默默无闻地在船舶的三尺灶台上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在中远海运的改革发展史上,诸如陈进良、李永强、丁延波这样已过不惑之年仍然奋斗在一线的船员还有许许多多,比如执行全球最大油气项目的船长葛步海、中国首位LNG液化天然气船船长李军、五次踏上新金洋轮的优秀政委陈建华、荣获上海市劳模称号的船长倪迪等,他们情系深蓝,坚守初心,热爱远洋,用长达数十年的航海生涯亲历航运界的改革,见证航运业的发展。这些年来,集装箱船从1200TEU发展到2.3万TEU,能源运输船舶从1.5万吨位发展到30万吨位,干散货运输船舶从1.8万吨发展到40万吨,半潜船从2万吨发展到10万吨,客滚船载车线从4299米发展到19798米,集团各船队规模逐年扩大,经营范围逐年增加。一代又一代的船员们在中远海运这个航海大家庭里,无怨无悔地默默耕耘着,为实现全球贸易繁荣贡献着自己的毕生力量。
回首往昔,他们感慨万千。航海先辈坚守星辰大海的感人情怀、风雨兼程的万众一心、百折不回的独运匠心以及远征全球的剑胆琴心,铸造成为中远海运的初心。今日,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初心与使命,无数船员将继续乘风破浪,朝着建设海洋强国的梦想彼岸扬帆远航。
航海事业离不开航海精神,航海精神离不开高水平船员。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环境如何变化,中远海运一路走来,航运始终是主营主业,船员始终是核心战略资源,在保障航运产业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情系深蓝、为国为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地为祖国远洋海运事业默默地耕耘,以实际行动为航海者筑起一座座历史丰碑。
历史赋予船员伟大而艰巨的使命,新时代召唤船员谱写崭新的篇章。踏上“中远海运”巨轮的新征程,广大船员兄弟们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以航海人的荣耀,以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责任担当,积极投身集团各项改革发展,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有大作为、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