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陆英祥、耿芳报道 近日,继中远海运散运40万吨级矿砂专用船远华海轮成为大连港矿石码头第一艘采取“无接触”作业模式顺利完成卸货作业和船员换班任务的船舶后,中远海运散运同类型船舶远福海轮、远宝海轮等相继通过“无接触”作业模式完成在该码头的卸货作业和船员换班任务,在港时间比传统模式均至少节省10%以上,船舶周转率、泊位利用率都得到明显提升,船舶、港口携手实现了“双赢”。
时间拉回到远华海轮靠泊之前,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有船员换班需求的船舶靠泊后,需等待船员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才能开始装卸货作业,等待时间通常为14个小时左右。除此之外,港口方为尽可能提高泊位使用及卸货作业效率,经常会推迟有船员换班需求船舶的靠泊计划,这样就会使船舶等泊和在港时间进一步增加,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航次成本,客观上也影响了船员换班安排,对于港口、船舶来讲是一个“双输”的局面。面对这个难题,中远海运散运运营管理部一直在尝试寻找破题良策。
所谓“无接触”作业模式,就是船舶靠泊后,当地有关部门先行登轮进行核酸检测取样,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时间里,船舶积极配合港方采取不登轮方式进行装卸货作业,待核酸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再推进船员换班等相关工作,这样就大幅度提高了船舶装卸货效率和码头使用效率,实现了各方共赢。
为推动“无接触”作业模式早日落地,中远海运散运运营管理部早在今年7月份就开始了多方努力,他们先是搜集整理“无接触”作业模式的具体做法、先进经验以及所取得的巨大经济社会价值,然后北上大连,向港口方提出积极推行“无接触”作业模式,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意见建议,并安排驻港代表密切关注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和工作要求的最新变化,多次拜访当地业务主管部门,积极配合研究制定“无接触”作业实施方案。10月下旬,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指挥部口岸交通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对进一步明确港口矿石等大宗货物可不等待核酸检测结果采取不登轮方式开展装卸作业的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了有船员换班需求的船舶靠泊作业效率问题,也为中远海运散运在大连相关港口进一步统筹做好矿石等大宗货物装卸货作业和船员换班工作,持续提升船舶周转效率提供了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