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法务人员应全程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重大项目,加强法律审核把关,坚持依法依规操作,严控法律合规风险。因此,混改从方案制定到最终完成的每一步,都需要有法务人员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持。本文作者参与了物流混改的相关法务工作,结合自身的经验与体会,撰写此文供大家参考——
一、提前组织法律尽调摸排工作
对于全资或控股公司主要采取自查方式进行尽调,重点主要集中在公司资产权属瑕疵、人员劳动关系、重大诉讼风险等方面;对于参股公司,则建议尽可能采取全面尽调方式对风险特别是股东出资情况、公司重大合同、重大诉讼风险、重大债权债务等情况进行摸排。
若混改后未来有上市计划或预期,还可以通过此次尽调了解公司在IPO要求下存在的瑕疵,提前进行风险提示、梳理整改方向。
二、提前拟定指引和模板文件
1.风险评估和提示。根据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在混改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前置开展决策事项风险评估,对重要环节全面识别风险,充分揭示重大或重要风险,并将应对建议和要求落实到项目决策可研报告或方案中;对过渡阶段的法人人格混同风险等问题和应对措施均予以提前提示。
2.法律指引文件。在特定事项实施前,提前进行法律论证,从程序合法合规及实务操作细节等各个方面编制指引手册。因混改还会涉及大量文件签署的情形,应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文件样本,供参考使用,确保各项工作在合法合规层面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3.股权变动。在系统内公司股权结构调整初期,鉴于股权调整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形,准备了《国有产权转让/无偿划转协议》《关于股权转让、资产处置、其它股东通知函及回执》等模板,明确该类协议及文件的特殊审核流程,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确保按时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4.公司分立、新建和剥离。为配合轻重分立、平台搭建及历史问题剥离,分类拟定了《企业存续分立工作法律事务操作指引》《企业吸收合并程序法律实务操作指引》《企业解散清算程序法律实务操作指引》《企业债权转让程序法律实务操作指引》。
5.业务转移。为保证业务转移安排顺利落地,最大限度实现风险隔离,将业务转移前的相应责任保留在原主体,出台《混改业务转移所涉法律实务操作指引》,并配套提供《业务合同变更通知函及回函》模板。
6.劳动关系调整。为确保人员转移工作依法合规开展,编制《人员转移所涉法律实务操作指引》,对可能因公司合并、分立、股权划转或转让、关闭注销、机构调整等各类调整涉及的员工安置问题涉及的法定程序及实务操作要求进行了归纳汇总和风险提示。
7.员工持股方案实施。在满足民主程序要求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细节透明度和当事人参与度,方案制度性文件和交易法律文件应提早准备,并向潜在交易方充分沟通说明。配套性的金融渠道和方案应给予相关当事人以充分沟通磋商的时间,确保方案整体的末端落实。
三、谨慎评估经营者集中申报并预留时间
因国企混改大部分意向战投方均符合经营者集中申报的财务数据门槛,要特别注意是否会触发控制权变动,并应在实际交割前预留足够申报时间,投资合同约定明确当事方申报义务,且将申报通过作为投资合同生效前置条件。
(中远海运物流 陆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