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十年 中远海运“奋进新航程、建功新时代”主题系列综述
中国贸易于千年间走过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从汉代开启中国古代最早的贸易,沧海桑田、物转星移,到今天“一带一路”描绘宏伟蓝图,千年之路印证了中国的崛起,见证了世界贸易史上中国的积极参与。
驼铃古道开新篇。当下,新丝路得到了全球关注,科技进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依旧离不开国际贸易,而航运始终是其不可或缺的桥梁纽带。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航运业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尤其是近年来面对世纪疫情、地缘政治冲突、主要国家或经济体高通胀等风险挑战,携手共进,开拓进取,以科技创新快速应对挑战,为保障全球贸易畅通作出了贡献。
作为中国航运业领头羊,中远海运集团向光而行,积极应对、砥砺前行,以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发展为引领,扎实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为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提供了坚强的运输服务保障。
看国家战略——加速数字化转型,履行使命担当
若将全球每分每秒不间断的贸易看作一个整体,那么航运就好比遍布全身的血管。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全球最大综合航运物流企业中远海运在产业链各个环节迸发出创新与活力,数字化生产力正在逐步释放。
今年以来,在上海,通过数字化平台和区块链技术赋能,中远海运集团为客户提供线上订舱、无纸化提单放货的全流程、无接触服务,日均换单量近400票。
中远海运集运推出了多款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产品,涵盖海运、陆运、报关、仓配等多个板块,受到了客户的广泛欢迎,外贸SynConHub及内贸PanHub电商平台累计成交近200万TEU。
中远海运散运“船货易”平台2015年11月创建以来,平台共有企业注册小店113家,成交量合计8.63亿吨,其中第三方小店成交量为1.22亿吨,成交金额合计309.49亿元。
中远海运关务平台“远海通”自今年6月18日上线以来,共申报407316票报关业务,目前日均处理量已达到2504票/天。
集团自主研发的船视宝平台自2019年9月创建以来至今,已搜集存储全球船舶AIS记录302亿条,提供全球26万艘船舶全生命周期数据、气象记录5.4亿条,识别船舶行为动态6700余万条,记录航线800多万条,标绘全球港口6700个、泊位45000多个,形成了宝贵的航运数据和知识资产,目前已开放API接口641个,数据调用7.1亿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中远海运自2016年重组成立以来,围绕构建世界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选取航运物流产业链中最具带动能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关键环节,重点布局、协同开发,构建“6+1”产业集群。其中“1”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核心使命是推动集团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强化大数据获取、分析和处理能力,推动集团商业模式创新。
彼时,中远海运集团上下按照集团“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五个一”蓝图架构,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集团总部在人事、财务、采购等领域建立标准化信息系统。而各产业板块也积极推进业务系统建设,如集运IRIS4、能源航标业务系统、散运BMS航运业务管理、港口NAVIS平台等,均为下一个五年集团数字化转型工作奠定了基石。
2021年3月,国家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同时首次以专篇对数字化发展作出系统布局,提出迎接数字时代,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中远海运集团各单位加速以“数字化推动变革”的思维升级,努力构建数字化、信息化整合的大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实现了许多技术突破和成功应用范例。
近些年,集团通过数据集成平台建设,集成了各业务板块的数字化能力。例如,建设了集团级的运营数据库,掌握即时经营情况;实现了跨地域、跨职能、跨板块、跨系统的集团级数据融合与共享分析,提供辅助决策支持;设计了生产经营数据化产品,服务二级公司的运营;开发了集团自动化报表体系,全力推进全集团各板块数据化转型。此外,集团全球航运资源的可视化也支持了总部战略管控,推动集团总部从“要数据”向“用数据”转型。同时,各业务板块也正在建设自己的数据集成平台,与集团数据集成平台保持架构统一,构建并完善全集团数据治理体系。
通过“技术+场景”的数字化转型尝试,IRIS4、区块链应用、数据集成平台、打造5G智能等数字化转型项目均已被列入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项目。2019年7月,中远海运港口与中国移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厦门远海码头开展了5G智慧港口实验试点工作,共同发布了5G港口测试标准,制定了全场景路线图,演示了5G全场景作业;实现了5G无人驾驶集卡、实现“超1700公里5G港机远控”等港口作业测试联动;该项目获得了发改委5000万元国家专项资金支持,被交通运输部认定为“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从“十三五”末期到奋进“十四五”的新征程时期,作为以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为主业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和骨干央企,同时也是全球航运业领军企业,中远海运始终履行使命担当,守正创新,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实施科技驱动,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数字强国和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道路上,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双碳”目标的实现,紧抓市场发展机遇,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集团核心竞争力提升,在保障国际贸易稳定、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看时代发展——精准“补链”,锻造供应链韧性
当工业时代的“铁公基”项目等传统基建逐步转向数字时代的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和基础软件等“新基建”项目的加速发展,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倒逼众多企业开始转向将数字技术与运营管理、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等相融合,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浪潮。
近年来,中远海运电商业务蓬勃发展,中远海运集运外贸电商SynCon Hub、泛亚内贸电商PANHUB、中远海运散运“船货易”平台、“远海通”关务平台等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SynCon Hub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推广至全部东南亚国家、欧洲地区直挂港国家及部分内陆国家、北美、澳洲、韩国等境外地区,境外起运业务量、国内外成交量持续攀升,客户黏性持续增强,目前SynCon Hub平台和泛亚电商平台的注册客户已分别达到12420家和10271家。
“远海通”是中远海运集团目前唯一的关务平台,通过不断迭代升级,全面实现了关务系统智能化、数据智能识别采集和智能归类等技术。该平台可以将航运、物流、商品数据集成在端到端供应全链的数据中台,串联数字化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和节点,对供应链的组织、控制、延伸和预判起到重要作用,实现国际运输承运人与物流代理人的紧密连接,使两者间的交互和连接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随着系统智能化升级,操作流程不断优化,人均制单由上线初期4.2票/天,到如今14.3票/天,人均效率提升235.7%,正持续为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中远海运散运“船货易”平台的客户之一——河北大坛海运在中远海运集团整合前就与中远海运散运有着繁忙的煤炭业务往来,也是较早使用该平台的客户。河北大坛海运副总经理林从香表示,与传统操作方式相比,“船货易”使船与货的匹配更加高效和精准。
“市面上也有很多类似的平台,但我们使用下来,基于中远海运散运强大的资源优势,以及平台对于数据的挖掘能力,‘船货易’可信赖度相当高。”尤其是疫情下,船期变动大、不可抗力较多,一个公信度较高的平台给予客户最核心的就是效率与效益,也为打造散货运输产业链生态圈提供了数据与环境支持。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末,河北大坛海运在“船货易”平台成交量达1082.13万吨。
蓬勃发展的电商业务为加快数字化供应链发展打下了基础。今年11月18日,中远海运控股供应链物流拖车平台正式投入运营,线上线下一站式数字化服务产品不断完善。该平台是中远海控“打造世界一流集装箱数字化供应链生态”愿景的重要支点,平台以集装箱运输为核心,统筹拖车运营等物流配送资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SynCon Hub、Pan Hub已先后与拖车平台接口对接,SynCon Hub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拖车,携手“远海通”报关产品升级迭代,目前已覆盖华东三省一市共计多达2600个拖车门点,5000辆专业拖车,充足运力可满足不同业务场景需求。之后,还将推出种类更多、功能更强、体验更优的数字化供应链产品,赋能全链发展,更大程度地缩短与客户之间的服务距离和响应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