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拾趣
在我的文房铜器藏品中,有一对收藏了20多年的铜镇尺,平日常置案头,写书法时用来压纸。这对黄铜镇尺品相完好,包浆自然,尺寸为15.5cm×2cm×0.4cm,重214克。镇尺单面刻“交通协进会成立纪念”九字,双勾隶书自然妥帖,相同的每一个字因手工镌刻都有变化。日期“民国十一年”及“十一月五日”为小楷字体,书法精到,点划规范,运刀如笔,功力深厚。有明确年、月、日铭刻的文房雅玩本就稀见,何况到今年已经是整整100年了。
令我惊喜的是,近日无意中查到了相关资料,原来这对铜镇尺大有来头。据《民国会社党派大辞典》记载,“交通协进会”全名为“中华全国交通协进会”,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五日成立,为我国首个全国性的交通行业协会,总会设在北京,全国各省区设有分会。协会以“阐扬交通学术,讨论交通政策,辅助交通行政,研究劳工问题,联络同仁情谊,提倡一切有益交通事项”为宗旨,以图积极推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首任理事长权量(1873-1926年),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字谨堂,号适园老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代总长、总长,吉长铁路管理局局长等职,陈玉堂所著《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有载。此外,“协进会”顾名思义就是协同共进的会社组织,港澳台地区至今仍有沿用,与如今我们常用的“协会”同义。
百年之前,我国的铁路和公路交通因为军阀割据、战乱不断,经济和工业落后,发展步履维艰,1905年才拥有了詹天佑主持建造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自己的铁路——仅200公里长的京张铁路,这条铁路依靠上万民工花了4年时间直到1909年才建成通车。而第一辆国产汽车在长春生产下线则已是192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还很落后,笔者1955年从家乡绍兴山区到上海,搭乘的交通工具还是乌篷船和黄包车,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我国的交通发展举世瞩目,无论是铁路、公路、海运、航空以及地铁,都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尤其是近十年我国高铁发展突飞猛进,里程数已名列世界第一,轿车则早已成为家家户户日常上班和外出游玩的代步工具。
回首历史,沧桑巨变。这对铜镇尺乃中国百年交通发展的见证物,兼具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是十分难得的文房雅玩。百年文物,有幸得之,吾当宝之珍之。
【作者单位:上海中远海运(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