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方电网”)是2002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产物,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服务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和港澳地区,供电面积100万平方千米,供电人口2.54亿人,供电客户9670万家。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坚定不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治理之变”
一是推动各治理主体各尽其责共同发力。区分治理主体审议重点,党组前置研究讨论从政治性角度出发、董事会决策从经济性角度出发、经理层审议从可操作性出发,对应修订完善治理主体权责清单,创新探索出“制度审议、综合审议、一事一议”3种党组前置研究方式。“制度审议”通过审议制度实现对同一类型事项的统一把关,“综合审议”通过审议综合计划安排实现对同一批次事项的总体把关,“一事一议”实现对其他事项前置研究“不留死角”,在有效把控决策风险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决策效率。
二是构建纵横衔接的授权体系。区分4种授权类型,对管制业务公司“一般授权”,对非管制业务控股公司“适度授权”,对市场化程度高、治理机制成熟、行权能力较强的控股公司“高度授权”,对参股公司“充分授权”。分类规范2种行权路径:对于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战略的事项,坚持管理型行权,依托总部职能管控;对于公司日常经营事项,坚持推动治理型行权。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司法人层级权责清单,以“一张表”实现法人层级权责事项程序化、可视化、规范化管理。
三是首创6种不同治理结构公司治理范本。针对“子公司和分公司、董事会和执行董事、党委和党支部(党总支)”等区别分类施策。对分公司,探索党委、经理层成员适度分离,厘清权责界面,避免党委直接作为生产经营决策指挥中心;对只设执行董事的企业,更加注重加强出资人监管,将经理层选聘、业绩考核、薪酬管理等“三重一大”事项提级至出资人决策;对具有人财物决策权、但因党员人数较少而只设党支部的企业,参照党委要求推进参与治理。
(二)坚定不移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实现“活力之变”
一是牢牢牵住新型经营责任制“牛鼻子”。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物盖+穿透”,全部经理层成员“一人一岗”“一人一表”完成契约签订部分供电局推广到全体员工。指标与考评“差异+刚性”,按照“管制类对标世界一流,竞争类对标市场一流”的原则差异化设置契约指标,鼓励经理层挑战行业最优和历史最优,以“军令状”明确退出标准,经营业绩与综合考评有任一项不达标的均刚性执行岗位调整或退出。配套制度建设“集成+贯通”,形成“1个办法+2份协议+N项配套”的制度体系,集团层面出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办法,制定“两协议”(岗位聘任协议、任职协议)契约模板,配套修订考评办法、薪酬管理办法等制度,固化了改革重点要求。
二是坚持从总部改起、从领导干部改起。总部带头“拆庙压编”,内设机构压缩70%、人员编制压缩33%,并拿出6个党组管理干部岗位、58个三级正及以下管理岗位进行公开选聘。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新进员工全部公开招聘,通过内部人才市场择优选聘2万余人。构建“红黄牌”市场化退出机制,对不胜任岗位要求、违法违纪等情形的果断“发红牌”,坚决解除劳动合同;对因受处分、考评不达标,但还未达到解除劳动合同条件的选择“发黄牌”,实施降岗降级,后续可重新晋岗,“两张黄牌”即要“红牌下场”。
三是建立“重奖、保障、津贴”等多重激励体系。建立健全特殊贡献重奖机制,对承担重大工程攻坚、“西电东送”等重点任务的设置专项奖励。将薪酬待遇持续向一线倾斜,尽力而为解决员工关切的基础性需求。以津贴精准激励高端人才、创新人才、特殊岗位,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中长期激励加快扩面,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100%实施分红激励。项目跟投实现零突破,两家子企业已跟投项目5个。
(三)坚定不移推进业务优化和结构调整,实现“布局之变”
一是围绕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优化调整。以输配电业务为核心,持续加大电网和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资规模连年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数字电网,持续打造能源优化配置平台,有力应对2021年电力供需紧张局面。落实“双碳”战略部署,科学有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分层分类规划建设一批示范区,发布行业首个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标准体系,发行全国首批碳中和债券,试点启动绿色电力交易,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坚持以融促产开展资本运营,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网能源”)在中小板首发上市,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网科技”)成为电力行业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二是围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优化调整。以人才和机制变革激发创新活力,制定143项措施,“一人一策”精准支持高层次技术人才,以三个通道打破职业天花板,赋予重点项目负责人在团队组建、路线选择、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更大自主权,对于科技研发的探索性失误大胆容错。按照“公司发榜、社会揭榜、竞争择优、验证付费”思路实施揭榜制项目,实施公司与高校联合攻关“春雨计划”,积极组建联合实验室。2021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依托“昆柳龙工程”创出19项世界第一,柔直穿墙套管等“卡脖子”技术成功攻克,首款全国产化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实现量产并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三是围绕有进有退优化调整。全面完成“两非”企业清理,42项低效无效投资全部清理完毕。全面完成“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纳入国务院国资委治理清单的2家公司提前完成治理目标。装备制造、设计、施工等竞争性业务改革稳步推进。圆满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全面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供电设施接收,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完成率90.84%。
(摘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