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运散运客商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

发布日期:2023-04-07
作者:何雍慧
字号:[ ]

  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面对汹涌来袭的数字化浪潮,中远海运各业务板块迎“浪”而上,找准方法、找对孵化路径,不断适应变化与挑战。

  中远海运散运积极探索党建创新融合,以“数字化+党建引领”模式融合企业发展、全力服务大局,以解决业务流程中的“痛点”“堵点”为发力点,将数字化转型工作融入企业改革方案以及党建重点任务中。据统计,中远海运散运“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数字化相关项目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近日正式上线的散运客商交易平台亦是党建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

  近日,中远海运散运客商交易平台(CSTS)正式上线试运行,这标志着“客户-供应商-航标系统”数字化链条进一步打通,业财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融汇贯通 打造数字化“助推器”

  搭建客商平台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21年,当时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港使费审核工作中出现了单证录入量增加、寄送突发状况频现、账单流转速度缓慢等多重困难,推动港使费业务数字化转型,解决工作中的痛点迫在眉睫。

  为实现数字化赋能港使费审核工作,中远海运散运进一步规范港使费名称覆盖范围、明细,研讨报账现实需求,建立有效数据标准,形成“1张”标准化电子账单模板;从调度源头起步,分析不同港使费类别的业务流程,设计“7个”业务使用场景;对接相关合作客户,实现从业务信息委托到结算对账全流程对接,完成43家口岸公司全面推广,同时吸引了不少外部公司主动发出对接请求。历时385天,BMS(航运经营业务信息系统)-PAS(船代业务系统)成功对接上线,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账单寄送费用、时间损耗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而且建立了基础代码标准、交换标准、单证电子化标准,更打造了数据可共享、账单可追踪、状态可追溯、风险可管控的业务生态圈。BMS-PAS接口上线后,港使费账单结算流程从60天缩短到15天,在审核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同时,2022年港使费节支达到1900万元,有力推动业务提质增效,数字化创新动能初显。

  破解了港使费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密码”后,共享中心及时向其他业务板块推广成功经验,持续迭代数字化转型路线——通过建立“CSTS”平台,把基于航标系统的船管修理备件物料、船员奖金等21类费用项目、91个费用科目进行场景重塑,联通超过200个客户,全方位深化散运供应链管理,以数字化赋能服务航运主业需求。

  积水成渊 建立数字化“变压器”

  由于财务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高,数字化转型往往将财务数字化转型作为“第一站”。作为业务和财务管理数据的汇集地,如何“共享”海量的数据?负责相关业务的中远海运散运共享中心用三个转变,让小数据释放大动能。

  从基础审核向系统整合转变。安排专员负责跟踪公司SAP、增值税管理系统、银企直联系统建设进度,配合完成系统散运会计核算分册,公司快报质量大幅提升,整体编制时间缩短30%以上;协助BMS开发测试、需求改造、东南亚公司上线工作,从末端发力推进前端流程优化。

  从核算数据向价值管理转变。强化运费、港使费、船舶、船员、燃油业务数据分析工作,释放数据管控功能,有效降低资金占用率;积极参与集团新费控报账平台上线工作,为实现从财务核算到财务管理的转变奠定坚实基础;积极配合公司数据集成平台上线测试,依据工作实践提出流程需求,为实现“数据决策”打好基础。

  从财务管理向服务提升转变。通过航海图书资料模块上线航标系统,实现当日申请当日供应;通过船员奖金劳务费模块升级,提高船端操作便捷性,发放时间从三个月以上压缩至一个月以内,更好服务经营管理和一线船舶安全生产。

  回首中远海运散运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作为搭建客商交易平台(CSTS)的牵头部门,中远海运散运共享中心积极探索党建创新融合、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培育赋能,解放思想、创新探索,着力建设创新、绿色、智慧的共享中心。

  坚持以党建融合发展、全力服务大局为着力点,以解决业务流程中的“痛点”“堵点”为发力点,用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快速度推动数字化创新,将数字化转型工作融入到中心改革方案、党建重点任务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数字化相关项目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抓准做实谋长效,党建引领结硕果。同时,扩大“刘少云创新工作室”聚集效应,建立健全《共享中心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活动实施方案》,确保管理有依据、进度能追踪、资源能配套,解决创新“后顾之忧”。公司鼓励青年挑大梁、当主角,在项目锻炼中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潜力,充分发挥所学所长带动数字化转型。

  乘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东风,中远海运散运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以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航运主业工作质量,为拼搏年度各项任务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