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乡村振兴
【开栏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为我们在新征程上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自1995年开始,中远海运集团先后承担过云南福贡县、新疆柯坪县、河北盐山县和海兴县、西藏类乌齐县等地的定点扶贫及对口支援工作;目前仍承担着云南永德县、湖南安化县、沅陵县以及西藏洛隆县共4个县的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任务,集团所属各单位承担着广东、辽宁、海南等省市21个乡镇和行政村的乡村振兴帮扶工作。
一直以来,集团党组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对口支援和乡村振兴工作,充分调动内外部各种资源,全方位、宽领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截至目前,累计无偿投入帮扶资金8亿多元,职工捐款6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800余项,惠及200多万群众,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20多年来,集团及所属单位累计派出挂职干部150余名,县级以下的占95%以上,他们肩负使命,扎根农村基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个集体和1名个人获国家级表彰、5个集体和11名个人获省部级表彰、65人次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充分体现了中远海运人的使命与担当。
从本期起,本报开设专栏“见证乡村振兴”,介绍集团在定点帮扶、对口支援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个人事迹,以飨读者。
永德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是滇缅往来的重要通道,有汉、彝、佤、布朗等22个民族。2020年脱贫摘帽后,2021年被列入云南省30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
2021年5月,中远海运能源人才发展室经理周景青积极响应中远海运集团党组号召,主动申请永德县驻村工作。在忙见田村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期间,他忠诚履职、扎实工作,扑下身子带领工作队同村两委一起走访田间地头,体察村情民意,全力以赴抓党建、促发展、打基础、惠民生,用真情办成了一大批实事好事,有力推动了村级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
走村“过五关”,村情民意“百事通”
从国际大都市上海来到西南边陲小镇,工作生活环境迥异,面临各种意想不到困难和压力。但周景青没有退缩,而是时刻牢记中远海运集团的信任和嘱托,勇担使命,砥砺奋进,阔步前行。
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他带领工作队员克服种种困难,走村入户遍访民意。组织同村两委干部座谈,探讨研究本村发展规划、乡村治理、集体经济、农民增收、党的建设等方面;实地走访深入村组农户,熟悉了解农民家庭收入、种养殖、住房道路饮水、外出务工、技术培训等生产生活情况,认真记录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一个月的时间里,访遍村里1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和全村13户脱贫户,将村情民意牢记在心,一步一步攻克语言关、工作关、生活关、思想关、作风关,从一个央企人转变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
从那以后,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可以看到周景青的身影,在他的带动下,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使忙见田村迸发出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传承民族文化,民族团结一家亲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声息繁衍之地。忙见田村所辖石门寨自然村为布朗族聚居地,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在走访过程中,周景青亲身感受了石门寨村民的热情和布朗族语言、服饰、饮食等名族特色以及斗鸡、武术、弹唱等文化习俗魅力,萌生出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民族示范村的想法,与村组干部一番交流后大家纷纷表示赞成和支持。
于是,周景青进一步深入调研,数十次前往石门寨实地丈量,认真倾听村民意见和诉求,最终形成以“挖掘传承布朗族文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理念的石门寨自然村“美丽村庄”建设项目方案。
项目建成后的石门寨,凭借布朗文化魅力、宜居生态环境和交通区位优势成为永德县文化旅游、休闲农业和周末经济的重要节点,前往打卡者络绎不绝。
“感恩党的关怀,感恩中远海运集团的关心,感恩周书记的支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布朗文化感兴趣,文艺活动时候也都来跟我们一起载歌载舞。游客的增多给村子带来了繁荣,村民富裕,大家腰板更直了。”石门寨组长秦相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助农兴产业,多方筹措稳就业
“作为城乡结合部,随着县城城区规划建设逐渐向东拓展,忙见田村‘失地’村民越来越多”“产业发展路径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时任德党镇党委书记穆佑君在忙见田村第一书记交接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常在周景青耳边回响,也让他从驻村第一天起就下决心,一定要让忙见田村产业发展找到突破口。
周景青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生态乌骨鸡和鸡蛋深受云南地区消费者的喜爱,市场空间大,且价格相对稳定。经过认真筹划、大胆尝试,2022年初依托中远海运集团定点帮扶资源,引入当地企业合作,以“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和标准化分散养殖的方式,在忙见田村建立绿壳蛋鸡示范养殖项目和无量山乌骨鸡养殖项目。
“化整为零”的分散养殖方式有效解决了忙见田村失地农民的增收问题,而“化零为整”的存栏规模将有效促进忙见田村经济产业发展,为后续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电商项目、对接东部市场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忙见田村被临沧市认定为第三批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生态鸡养殖项目帮助忙见田村村民鼓起了“钱袋子”,为了感谢中远海运集团的挂钩帮扶,当地群众取中远海运集团和永德双方各一字,得名“海德鸡”。
目前,全村海德肉鸡养殖户70余户存栏2.6万羽,年出栏达7.5万羽,产值约600万元,养殖户年收入超过110万元,“庭院方寸地”瞬间变身“农家致富园”。
当问到“海德鸡”未来发展规划时,忙见田村村民自信地说到:有中远海运的大力扶持,我们忙见田村将继续推行标准化、现代化、集约化养殖方式,动员更多农户参与养殖“海德鸡”,同时将传统养殖业与现代有机循环养殖技术相结合,建设发酵池将养殖产生的鸡粪发酵分解为有机肥,供给周边的养殖大户,既避免产生养殖污染,又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让忙见田村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让群众的致富路更加宽敞。
以生态养殖企业为主,周景青还整合了忙见田辖区的其他企业用工资源,于2022年11月挂牌“就业帮扶车间”,与忙见田村全部具备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签订劳务协议,并辐射带动其他乡镇脱贫人口就业,为消除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帮扶解民忧,带动创收促振兴
永德县是当地产猪大县,但受交通区位限制,当地猪肉精深加工能力薄弱,外地销售大部分以生猪或白条猪等方式为主。2021年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生猪价格低于成本价,养殖户纷纷陷入亏损境地。
了解这一情况后,周景青积极向中远海运集团汇报,随后得到集团的大力支持。2021年9月,忙见田村合作社按高于市场价5%向养殖户收购生猪8490公斤,经过屠宰、检验、排酸、装车等工序,全程冷链将白条猪运送至上海,再精加工分割猪肉成品4190公斤。中远海运集团相关单位直接采购2990公斤,并帮助将其余成品全部销往市场。“中远海运集团真是帮了我们大忙,这下有信心熬过去了。”养殖户杨春和激动地说。
消费帮扶是“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举措。周景青利用派出单位优势,积极与中远海运集团相关单位对接,驻村期间帮助忙见田村合作社直接销售各类农副产品达150万元,起到了良好的助农增收效果。
扶志又扶智,硬件软件两手抓
“周书记,这是我们四、五年级的男生宿舍,能否想想办法帮助改善一下!”忙见田完小校长鲁秀美迫切地说道,顺着鲁校长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一间100平米左右的活动板房,里面分割为四间,每个狭小空间拥挤摆放着4张高低床。看到眼前这一幕时,周景青眉头紧锁。
“要特别关注教育项目,为每一个家庭带去希望。”想起驻村前中远海运集团帮扶办座谈会上的指示精神,周景青立即着手起草忙见田完小学生宿舍新建项目方案,经与永德县教育、住建等部门沟通,成功申报2022年帮扶项目,投资建设一栋总建筑面积405.8平米的两层学生宿舍。建成后将大幅改善忙见田完小现有寄宿条件。
在改善硬件设施条件的同时,周景青还联系集团旗下深圳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两年在忙见田完小开展微心愿活动,每年都有约100名小朋友获得各种文体用品实现自己的心愿,在感受社会温暖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激励他们满怀感恩之心努力向上,报效国家。
周景青满怀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驻村帮扶工作,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他用青春浇灌希望,以跨越山海的无比真情,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中远海运能源工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