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信步
黄灿灿的油菜花是美丽春色的重要一抹,且频频出现在古代吟咏春光的诗词中——“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唐·齐己)“清明过了桃花尽,颇觉春容属菜花。”(宋·王之道)“满园菜花开向夏,一双蝴蝶飞上天。”(宋·朱翌)……最令我迷醉油菜花那次是中学毕业“上山下乡”前夕,学校组织到郊野参观。满目黄的花海、满鼻花的芬芳、满耳蜂鸣鸟语,花叶丛中,水墨画似的村舍、石桥、三三两两游走的农人……理想之梦,就深融在这醉人的画境中!
光比起梅花、兰花等名卉来,油菜花装点春光要淡朴许多。自古以来,它主要是用于生活所需的。考古工作者曾在甘肃秦安发现距今8200年的油菜籽残骸,又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掘出距今6000多年前的油菜籽。起初,这种作物叫“芸苔菜”,是当作蔬菜食用的,因其嫩叶入口鲜香,味如苔菜,故此得名。后来又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唐本草》云其主治“风游丹肿、乳痈”。据说名医孙思邈有天晚间过于贪杯,入睡时觉骨肉不适,拂晓时额角生出弹丸似的肿瘤,疼痛难忍,目不能开。万分痛苦中,他忽然想到《唐本草》关于芸苔菜的药用记载,遂取来菜叶,捣烂后敷在患处,病痛竟奇迹般消失了。
油菜之名及其油用价值最早见于宋代苏颂编撰的《本草图经》。年年岁岁,油菜花开花落,从将它引种到多种价值的发现、利用,没有创始者的姓名,其间应该会有不少故事吧?只找到一个:偏远贫穷的山村,一位壮实憨厚的农家小伙救起了不慎落水的浣纱姑娘。女孩向小伙表达了爱意,小伙家徒四壁,怕女孩受苦,便拒绝了。女孩是仙女,回到天上,摘来星星交给小伙,让他种到田里。春风送暖时节,田里开遍黄花。油菜让小伙生活富足,还带动全村人一起过上了好日子。第三年油菜开花时,女孩身着黄灿灿的衣裙,带着花一样灿烂的笑容来到小伙家。他俩从此幸福度日,白头偕老。故事虽过于浪漫,却反映出油菜与农民生活的息息相关。
古代诗人写油菜花,也常透出田野气息,反映农民劳作辛苦——“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香。”(唐·温庭筠)“无限青青麦里,菜花黄。”(宋·郑熏初)宋代诗人江梅有一首《新阳铺》云:“梅花篱落菜花畦,春水平田酿燕泥。健事老翁头雪白,一蓑烟雨自扶犁。”活画出艰辛的田间老农形象。明代大学者王阳明则在《和董萝石菜花韵》中写道:“油菜花开满地金,鹁鸠声里又春深。闾阎正苦饥民色,畎亩常怀老圃心。”面对金色的菜花,诗人想到的是农人的满面饥色和耕作的苦心,让我们由衷赞赏这位关怀民间疾苦的哲学大师、诗人。
我开始乡居生活时,油菜花已开过,下田伊始便投入到割菜秆、打菜籽等农活中。包着壳的菜籽平铺在打谷场上,农人们晃动竹竿,让连在竿头的方形连盖拍打菜籽,使籽壳分离,“啪嗒!啪嗒!”节奏分明动听。菜籽送供销社榨油,籽壳做肥料,油菜秆则分发到家家户户做柴火。每至傍晚,缕缕炊烟散发着油菜花香,不久便吃到新榨的菜油,满口浓郁的菜花味!
如今迟暮岁月,再看黄灿灿的菜花,会想起曾经如画的梦,更会想起花下的泥土,会忆起田间归来,面对菜油炒的茄子、黄瓜、萝卜等一番狼吞虎咽。那已不为很多人喜食的菜油香,又飘浮在鼻间、舌面……
【作者单位:中远海运财务(退休)】
◎摄影/王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