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船舶我的家

发布日期:2023-04-14
作者:于立博 段如春 辛陈骥 杨伟强
字号:[ ]

  海员天地海员说

  这里是我的“家”

  中远海运集运所属新洛杉矶轮水手长黄志钦,于2006年从广州海运技校毕业后进入中远海运集装箱船队工作,至今已有17个年头。靠着踏实本分的性格和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他从一个实习水手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水手长,并且光荣地成为了预备党员。

  2022年10月20日,黄志钦登上新洛杉矶轮接任水手长一职。事关安全,他不敢有丝毫马虎大意,在上船第一天完成接班后,他就立刻对船舶各处绑扎桥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对各处需要更换的位置做了详细的记录和统计。第二天早饭过后,黄志钦便登上驾驶台向大副汇报当前各处绑扎桥的状况,并将需要割换的绑扎桥数量和更换计划一一报告,得到了大副的高度赞赏。

  在随后的工作中,除靠离泊作业和正常保养工作,水手长一直带领甲板部船员活跃在绑扎桥保养工作上,他们加班加点,极大地压缩了个人休息时间,只为多保养一段绑扎桥,多给船舶安全运营增添一分保障。由于电焊刺眼,他的眼睛红了就多涂一点滴眼液;为了节省时间搞保养,他自带矿泉水基本不回生活区喝茶避暑;为抓紧解决绑扎桥高风险锈蚀处,好几次忘记开饭时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今年3月30日,即将过运河的新洛杉矶轮完成了7号绑扎桥的除锈保养,次日,上一批接班船员即将休假。“7号绑扎桥也终于全部割换除锈保养完毕了,我们也可以暂时歇一歇准备休假了。”舵长彭进说道。“是啊,确实辛苦兄弟们了!跟着我每天早出晚归地保养绑扎桥。下阶段就是准备靠泊和过运河工作了,等下次回苏伊士运河南锚地,就是我休假的时候了,争取在休假之前再干他两个绑扎桥,给船舶安全运营多尽一份力。”黄志钦回复道。

  新洛杉矶轮运营于第三国GEM航线,靠泊任务十分频繁,50天14次码头的靠离泊作业和2次过运河作业给船舶维护保养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压力就是动力,困难造就成绩,套派5个月以来,新洛杉矶轮甲板部在水手长黄志钦带领下将该轮甲板面及生活区甲板全部除锈保养完毕,且在完成船舶艏艉锚机、缆机刹车片更换;舷梯、引水梯保养;及伙食吊、加油吊等重大保养项目工作的前提下,割换除锈保养5条绑扎桥,合计430余米护栏,割换直梯13部,为船舶安全装卸货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大副总是情不自禁地对黄志钦伸出大拇指,夸耀他绑扎桥工作怎么做得这么好。而他总是这样回复道:“因为这里就是我的家呀。”(于立博)

  老白的“心”级服务

  老白叫白兴立,是中远海运能源所属桦林湾轮的大厨,船上兄弟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白”。老白其实不老,刚四十岁出头,桦林湾轮是他当大厨服务的第二条船。去年12月初,我们一起套派上船,在这条船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老白让大家享受着他的“三心”级服务水准。

  厨房环境舒心。干净整洁的厨房环境,是每次就餐的第一印象。从上船伊始,老白带领服务员就对厨房卫生进行了全面清洁,从天花板到下水道,从冰箱到橱柜,不放过一个死角。不但“面子”整洁,“里子”也要干净。抽油烟机的滤器内部烟道油垢较多,而且清理难度较大,他就拿着螺丝刀和清洁球一点点地清除,把抽油烟机里外擦得锃亮。在鹿特丹迎接PSC检查时,检查官到厨房拿手电筒照着抽油烟机里面进行检查,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每次做完饭后,他都及时清理厨房,保持厨房的干净整洁。

  细致周到暖心。船上兄弟五湖四海,个人饮食习惯差距较大,有喜欢吃辣的,有偏重清淡的;有不吃鱼的,有不吃羊肉的……

  每次做完饭后,老白都在待在厨房细心观察,主动询问,很快就了解了每名兄弟的饮食习惯。多少人吃辣,多少人不吃辣;哪些人喜欢吃面食,哪些人喜欢吃米饭;甚至是谁习惯什么时间来吃早餐,谁不经常吃早餐,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针对大家不同的饮食习惯,他想法设法尽量让大家吃得满意:每次蒸鱼头、烤鸡翅,他都做一部分放辣椒的,一部分不放辣椒的;今天吃炖羊排,看见机工长进来,他就喊道:“机头儿,这里给你准备了两个煎蛋。”“二副,别盛米饭了,早上馒头给你在蒸笼里热着呢!”……若是有兄弟身体不适,他更是关怀备至。机工谭威长智齿,疼得十来天吃饭困难,每次饭前老白都主动询问:“今天好点没?晚上想吃啥,蒸蛋行不行?”

  热情服务开心。老白性格开朗,为人热情,见着谁都主动打招呼,喜欢和大家聊天、开玩笑,用服务员的话说:“老白见谁都能聊两句。”开饭时兄弟们来厨房打饭菜了,他说:“上午干活累了吧,中午多吃点啊,吃饱下午好接着干。”兄弟们也和他不客气,时不时的向他提要求。“老白,有腊肉吃不?想吃腊肉了”“腊肉好说,不过现在没有,过几天保准让你吃上”。老白把这话记在心上,开始闲余忙着腌制腊肉了,几天后大家如愿以偿地吃上了腊肉。

  兄弟们纷纷为老白的“心”服务点赞,但老白深知在外贸船上做大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在食材供应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连续数月为同一批20多人做好一日三餐,需要付出很多许多体力、脑力才能让大家更加满意。他说“三心”级服务还不够,要成为更加优秀的大厨,还需要“四心”“五心”乃至“N心”级服务,让我们期待老白向自己的目标继续努力,带给我们更好的服务。(段如春)

  惊涛骇浪中的“颠”勺者

  中远海运集运所属新漳州轮大厨王洪岩已经年过五旬,自十八岁起担任厨师学徒起,大半辈子职业生涯都在厨房中度过,这个来自山东威海的彪形大汉,却有着在“颠”簸船舱里波澜不惊、四平八稳的细腻烹饪手艺。

  新漳州轮是4250标箱系列集装箱船,已经有着将近15年的船龄,航行至湍急洋流时,体船常常会大幅度左右摇晃,王洪岩大厨因此练就了一手“颠”勺绝活,无论食物在锅中如何“颠”簸,但是始终离不开他的掌控范围。他烹饪手法老道、火候恰当、用料精准,最后菜品呈现出的“色香味”往往与岸上无异。

  王洪岩非常在乎船员兄弟的意见,以及对他烹饪美食的喜好程度,尤其是在每天的晚饭间隙,他都会特意在每桌边坐一会,看似在和大伙拉家长里短,实则是在倾听别人对他烹饪食物的评价,记录下来默默改进手艺。所以虽然船员兄弟来自天南海北,但是在洪岩大厨的精心“颠”勺和耐心调配下,新漳州轮不仅食物品类大大提升,而且更符合大部分船员兄弟家乡的口味。

  远洋航行常常避免不了“拨钟”(意指时区调整),有的时候船上时间会大幅提前好几个小时,但抱着对于烹饪美食的执著,王洪岩往往躺下3、4个小时就起身为船员兄弟做早餐。凌晨那穿过“颠”簸船舱的沉着脚步声和亮着明灯的厨房间传来的阵阵香气,不仅意味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意味着洪岩已经开工了。对他来说,船员兄弟在甲板上风吹日晒,在机舱里挥汗如雨,干活如此辛苦,享用一顿美好的早餐是心灵最好的慰藉。

  王洪岩大厨“颠”勺之余在工作间隙特别爱琢磨他手机上的“学习强国”软件,常翻看各种新闻,他觉得作为一名一辈子为了国家航运事业奉献青春和汗水基层工作者,看着国家航运事业一天天的发展壮大,别提有多激动了。

  “但是我也有个小小的遗憾。”洪岩大厨说道,“我已经50多岁了,还不是共产党员,不知道是否能在退休之前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将船员生涯最后的积极献给党组织。”说完洪岩大厨脸上露出了真挚的笑容。(辛陈骥、杨伟强)

图为新洛杉矶轮水手长正在对绑扎桥进行焊接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