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个习惯”在船舶防搁浅工作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23-04-21
作者:吕颖浩
字号:[ ]

  安全工作大家谈

  船舶搁浅是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可能发生的一类安全事故,严重时将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以及海洋环境的污染。

  因而在船期间,每日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作业前做好安全风险提醒,以及航行船舶在开阔水域与他船会遇距离要做到不小于1海里,这“三个习惯”对于船舶防搁浅工作乃至船舶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如何理解“三个习惯”的重要性

  1.每日安全风险辨识

  在船舶搁浅事件中,绝大多数案例发生在港口、狭水道当中,每当船舶驶入这些水域时,船长以及驾驶台值班人员都应当思考梳理并识别当天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当天的水文、气象,当地的通航环境、航线附近的碍航物、浅水区,船舶关键设备的工况,关键人员能力及状态等,结合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做好必要记录,并进行相应布置,做好每日安全风险辨识工作。

  2.作业前安全风险提醒

  在进入船舶搁浅的高风险水域前,相关人员应当冷静思考一下,对接下来的操作和存在的风险后养成自我提醒和互相确认的习惯,防止由于仓促行动,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关键人员安全风险没有认识清楚,导致搁浅或其他事故的发生,尤其是船长、值驾、舵工之间要做到互相提醒、确认和监督,确保航行安全。

  3.航行船舶在开阔水域与他船会遇距离不小于1海里

  开阔水域会遇距离不小于1海里的习惯在高风险水域的航行时可拓展为与航线附近碍航物、浅水区保持足够安全距离通过的习惯。纠正长期形成的能让过去就行的危险避让习惯,根据可航水域宽度的不同制定一个明确的底线量化指标,提高船舶避碰过程检查的可操作性。

  二、如何培养和巩固“三个习惯”

  要让在船船员做到每日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前安全风险提醒,进而养成习惯,就需要船员具备一定的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和安全意识。通过船员上船前的安全培训,以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公约法规的讲解等形式,可以让船员在上船前先对船舶工作的风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培养起防范这些风险的安全意识。船员上船后,根据船舶实际情况,船舶领导应当通过日常的安全培训,对季节性风险因素和特定航段的风险因素做出针对性的提醒,让船员具备辨识船上安全风险的辨识能力,进一步巩固安全意识。

  在进出港或途经狭水道前,船长应专门组织指导驾驶人员对港口、航道附近存在的浅滩、礁石、沉船等碍航物逐一识别,进行风险辨识,排查风险源,并根据风险预防措施制定进出港计划。在进出港航行中,船长和驾驶人员应严格执行进出港计划,时刻保持对风险的戒备,任何人员发现疑问应当第一时间明确提出。因而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将进一步提高人员的安全素养,减少搁浅事故中人员因素出现的机率,从而进一步做好船舶防搁浅工作。

  此外,抓好船舶防搁浅工作,消除人员因素是第一要务。但凡明确了风险点在哪里才能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只有人员牢固树立起“风险无处不在”的安全意识才能最大程度防止事故的发生;其次要加强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养,持之以恒提升船长与驾驶人员的业务水平。

  (作者单位系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