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轨的一流机舱“管理经”(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3-06-09
作者:付尤昕
字号:[ ]

  中远海运散运所属宇中海轮作为第一代VLOC矿砂船。下水营运至今,定线往返中巴两国,连续13年保持“一级船舶、PSC无缺陷、安全无事故”三项硬核纪录。

  “宇中海轮能始终保持这样的良好状态,离不开公司岸基的支持帮助和一任任船员兄弟的辛勤付出,而我不过是做好自己的份内事罢了。”谈到取得的工作成效,曾连续五次在宇中海轮工作的轮机长高旭堂谦逊地说道。那么,一流的船舶机舱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下面,就由高老轨谈谈他的机舱管理经。

  团结就是力量 态度决定高度

  越是急难险重的工作,越要通力配合。做好机舱工作,首先在工作上要加强沟通、相互补位,只有拧成一股绳,才敢啃“硬骨头”。轮机长作为轮机部“老大哥”,更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用心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潜移默化带动全员形成良好工作习惯。如在整理工具板过程中,分门别类标明工具规格,方便维保时快速取用,事后物归其位并做好清洁,形成闭环管理;为破解维保副机时通用内六角扳手效率不高的问题,大家自制“加长版”内六角扳手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解决,让轮机部人员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增强了团队意识。

  强化风险识别 提升安全意识

  安全是船舶生产运营的第一要务。每天工前会上,针对“两个做法”“三个习惯”“四不伤害”“STOP 5S”安全理念等进行学习强调,高旭堂都会对当日工作可能涉及到的安全风险打好“预防针”,对操作流程详细讲解,并强化对作业工具、备件物料、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现场监督。尤其在涉及封闭场所、明火、高处作业等特殊作业时,切实营造“人人有压力、个个担责任、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丰富培训方式 贯彻体系执行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轮机部人员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分类制定“营养餐”,采取“一对一”帮带指导,有效提升培训质量,并将操作要点和经验总结成顺口溜,持续提升团队综合素质能力。每次开航后,统筹气象海况和生产实际,结合体系文件要求,精心制定培训计划,并通过以“知识竞赛”“答题接龙”等寓教于乐方式对大家进行知识回顾和印象加强,推动体系刚性执行入脑入心。

  加大隐患排查 严格维保周期

  做好设备维保,要把功夫下在平常。高旭堂组织全员认真学习公司发船文件,对设备缺陷、标识标志、文件记录等方面开展“拉网式”自查,对风险隐患实行“挂单销号”,实施整改全过程监督,推动主管人员压实责任、提升标准。在设备维修保养上,建立按时维修和视情维修工作法则,对关键机电设备参照运行时间和相关参数,选择合适时间尽早维修。对于辅助性设备,根据多年来在中巴航线上总结出的规律进行视情况保养。

  深挖降本增效 落实精益管理

  抓好燃油管控和物料备件管理,是落实降本增效的两大切入点。每次人员换班后,高旭堂督导主管人员尽快完成分管设备备件清点,统筹航次消耗情况和修理计划,提前预判是否需要申购。备件物料供船,做好接收把关后,及时完成入库、整理、登记。对全船备件间、物料间实行“超市化管理”,要求做到分门别类、整齐摆放、帐物相符。对于换下的重大备件及废旧利用的部件,认真做好标识和备忘,确保下一任轮机员心中有数。

  有时,租家要求船舶全速航行,经过与船长的密切沟通,结合船舶主辅机工况以及海况,进行技术研判,选择在天气好时进行加速、天气差时适当减速,这样在保证船期的情况下,提高了燃油能效、降低排放,为绿色航运提供支持。

  (作者单位系远宇中海轮)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