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公司岸电智能对接装置圆满完成工厂试验

发布日期:2023-08-11
作者:王绪男
字号:[ ]

  本报讯 通讯员 王绪男报道 8月4日下午,青岛中远海运所属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与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的琼州海峡省际客滚船岸电改造工程“岸电智能对接装置”项目,圆满完成了产品样机的工厂试验。

  试验现场,随着研发人员一声令下,岸电智能对接装置启动运转,经过多次微调后,该机械臂精准定位到模拟船舶电箱上方,岸电电缆插头快速准确、安全平稳地运动到船舶插座箱附近,试验成功。由中远海运集团科创部组织的多位专家参加工厂试验交验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产品通过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首次实现了岸电对接装置的自主学习、智能避障、自动对接等功能,极大提高了港口向船舶的供电效率。

  传统的岸电对接装置需要人工搬运电缆,不仅人工拖曳高压电缆存在安全风险,而且对实施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作业效率较低。为了让电缆对接更“智慧”,流体公司与上海船研所、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启动“岸电智能对接装置”项目研发。该项目通过视觉识别、激光引导、5G传输和智能运动算法等技术,借助由主动式安全避障系统、液压驱动机构、电缆控制系统、下位机控制系统以及上位机软件系统组成的自动对接系统,实现了对接装置的自主学习、智能避障、优化路径和自动对接,破解了岸电对接的精准智能控制难题。

  “岸电智能对接装置”重新定义了船舶岸基接电的作业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岸基供电效率。通过开发的一套多轴联动运动智能控制算法,实现码头岸上电缆与靠港船舶插座箱的“一键式”快速对接,确保船舶停靠码头时快速连接岸电,有效地缩短了船舶靠离码头的时间。而依托数据分析、自主判断等技能,该设备不再需要人工搬运电缆,所需作业人员由4-6名减少到1名,平均作业时间由15分钟以上减少到5分钟以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