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自然
带表弟去山上采风。有一段路的草太茂密了,我拿着镰刀在前面开路。草丛灌木中的小虫子层出不穷,个个精力旺盛,虽于我们无害,但跳到身上的小虫总是让表弟手舞足蹈,伴随着惊叫。表弟说他从小就在北方长大,之前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山和这么多的小虫子。杂草匍匐在我们的脚底,灌木牵动我的衣角,树枝划过我的肩膀。它们好像一直没有停止过生长,茂密的植物像山野的卫士,对山谷的风没有丝毫的畏惧,但仔细一看,每一片绿色里全都是对春的期待。行至半山腰,我向山下望去,渐蓝的天边,太阳光从云层之间投射到大地,隔着一层薄雾,仿佛站在云端的神圣,审视凡间的沉沦。回望眼前的路,前面还是一丛高过一丛的灌木和看不到的山顶。我想起现代诗人王家新的诗作《在山的那边》中的“我”问道:“山的那边是海吗?”结果,山的那边不是海,我看见山的那边还是山,村的那边还是村。
登至山顶,我把镜头对准了两座山之间的铁路,动车组呼啸而过,农民赶着水牛辛勤劳作在两旁的稻田中,远处的村庄冒着袅袅炊烟。我看着科技与农耕的碰撞,感受着风吹过一个又一个转角,不知不觉好像没那么冷了。我脱下帽子,寻找着缘由,原来薄雾渐散,阳光照在后背,带来了温暖。我环顾四周的群山,群山也审视着我,目光碰撞之间,我竟觉得山不是山,你看它头戴的是云冠,腰间系的是水做的飘带,脚下是涌动的烟火气,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一边是对天的憧憬,一边是对山的留念。
我们很快准备下山,表弟对刚才的路颇有些顾忌,我安慰道,上山的路没有想象的那么长,走过了,下山就好走多了。不过说是好走,其实还是充斥着树枝与杂草。我们两人一步一步地走到山脚下,终于又踏上了平坦的水泥路。迎面吹来烟火气,也多了热闹的人气,唯独不见刚才的青山,它为我指路,自己却待在原地。
开车送表弟去机场,路途中跨越一座座山、一座座桥和一个个隧道,窗外的青山连绵不绝,白云连成一条直线。驶出某个隧道时,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高楼坐落在平坦之处,仿佛电影《千与千寻》中山洞另一边的世界,一个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的全新世界。此刻又想起了《在山的那边》,“山的那边是海吗?”我不知道,因为现在看到的是河、是高楼大厦、是铁索桥、是川流不息的车流。我不确定别的山的另一边是不是海,但是可以肯定,山的那边不一定是山。之所以这么觉得,是因为我当时只在山上看,被限制在了这方寸之中,只有你翻过这座高山,你才能听到世界的声音。
【作者单位:中国船燃广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