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大会期间,中远海运能源邀请十几位业内专家发表了精彩演讲,分享新观点、新理念和新思维,并就当下“能源运输产业链供应链”最受关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与代表进行深度交流。
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吕建中: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能源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与新能源开发将相向而行。油气行业是传统化石能源中优质能源,特别是天然气还属于清洁低碳能源,被称之为“桥梁能源”。中国一次能源结构将由“一煤独大”转向“多元并存、多能互补”。能源转型须关注三个核心问题,能源安全、能源公平和能源系统的环境可持续性。当前,全球油气市场供需格局重塑,并充满不确定性,全球能源转型出现“回摆”,国际石油公司纷纷实施平衡战略,行业相关企业迫切需要增强战略判断力,保持战略定力。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李劲松:数据是数字时代的核心要素。相较于航空业,水运业链条长、节点多、关系复杂,实现数字化的关键是要把信息化做好,把数字化做深做透,把智能化做广做宽。打通数据、系统与渠道,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期待航空、海运携手,共同开拓数字化发展新格局。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 许民强:把家国情怀作为培养高端航海人员的第一要务,把培养创新思维、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拓展国际视野作为培养高端航海人才的主要内容。校企双方将以高标准、高定位做好LNG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国企思政体系育人作用,并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改革与开发、教材编写、实习实训、企业专家师资库等方面加强合作。
德路里董事总经理 蒂姆·鲍尔:能源运输对现代全球经济至关重要,但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行业,其市场动态复杂,对地缘政治极为敏感,并且运营标准极高。受化石燃料和天然气的未来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以及日益严格的环境监管要求的影响,中期内,不断发展的能源转型将为能源运输行业带来一系列挑战。只有最专业的经营者才能在这种环境中蓬勃发展。而那些能够做到的人将迎来新的商业机会——可运输能源仍将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 张春军:2022年全球LNG贸易总量在欧洲需求的拉动下持续增长,在过去的十年期间,国际LNG贸易总量以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具备较大增长潜力,全球及中国买家签订长协量进一步增加,FOB合约占比增加,上游投资进一步加快,这也将带动LNG贸易的海上通道LNG航运业的持续向好发展。在“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天然气在维护能源安全、促进低碳、新能源互补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难以替代,其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新时代、新机遇下LNG能源贸易将与运输产业链协同发展以保障“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劳氏船级社全球海事咨询业务总监 James Frew:新能源的转型将会对全球航运业产生深远影响,并广泛影响人类社会经济以及商品的消费结构,碳税政策将改变能源供应的构架。随着新能源提炼技术的进步和成熟,船舶和货物贸易将会越来越趋向规范,IMO正在寻求共同的合作伙伴,旨在与欧盟、中国和美国来共同完成这一使命,货物运输将越来越规范并伴随碳税的脚步更加接近我们的日常。
中远海运LNG(香港)船舶管理有限公司HSE部经理 单凯:随着LNG船舶运输的增加,LNG现货船舶运输的安全也成为LNG船舶运输业界关注的热点。LNG船舶现货运输的港口不确定性及码头严格安全管理要求对LNG船员换班、船舶设备保修、船舶备件及物料供应、船舶SIRE检查、船舶检验均带来巨大的挑战。LNG现货船舶运输的安全核心是LNG船舶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需要不断培育企业LNG安全文化,实现LNG船舶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螺旋上升,逐步达到LNG船舶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本质安全,为LNG船舶现货运输保驾护航。
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建荣: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能源公司总体安全观围绕“海上共同安全”目标,把船队安全管理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以船舶安全为基础、以环境安全为重点、以科技数智为保障、以系统安全为根本,通过三个“统筹”全力保障全球能源运输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安全、更加稳定、更加畅通。油运业务安全生产实践坚持“航运回归服务”本源,秉承“客户至上”理念,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机制,全力服务全球客户价值创造,全面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方的协同合作。在加快建设一流船管能力进程中,以建设一流船管队伍为基础,以打造一流数字化智能化船管平台为支撑,以提升一流船管品牌为目标,更好地承担起“链”接世界、“船”递能量的企业使命。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所所长 王利宁:目前石油仍是全球最大的一次能源品种,世界石油贸易需求依然巨大。从需求规模看,在全球“碳中和”共识持续扩大的背景下,能源转型持续加速,多数机构预计石油消费峰值有望在2030年前到来。从需求结构看,自身不产生碳排放以及通过其它措施实现零碳排放的“碳中和”石油规模将日益扩大。从供给端看,低碳、低成本、短周期资源能更好适应低碳转型大势,未来将更受青睐。面对大变局、新形势,石油公司应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加理性务实推进转型战略。
中国船级社高级工程师 石珣:2023年IMO MEPC 80会议通过了《2023年IMO船舶温室气体(GHG)减排战略》及《船用燃料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强度导则》(LCA导则),自此,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减排正式进入“全生命周期”核算时代。与此同时,欧盟Fit for 55框架下也提出了针对船用燃料全生命周期排放核算的市场机制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新燃料船舶的引入时间与碳价格和燃料价格高度相关。未来船舶的燃料选择路径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保、技术、安全、供应及政策发展等因素综合做出研判。
克拉克森研究(中国)市场研究部经理 杜焱荧:上半年与“能源类”商品运输相关航运市场表现更优,集装箱和散货船收益继续放缓,体现出市场表现更为分化。油运市场得益于全球海运石油贸易量恢复和地方局势对原油海运平均运距的拉升,叠加全球油轮运力扩张速度的持续放缓。反映航运周期景气程度的克拉克森海运指数虽然从去年的高位回落,但仍高于近10年均值。展望未来市场走势,一方面宏观经济脆弱性担忧叠加高油价有可能影响石油贸易增长,另一方面环保法规实施提速,IMO减排战略的修订将加快航运业绿色转型,EEXI和CII初期影响成品油轮和中小型油轮运力的航速和供给影响相比VLCC油轮更大,长期来看船舶降速航行和使用替代燃料是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