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城感怀(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3-12-15
作者:姜颖颖
字号:[ ]

  流金岁月

  岁月的车轮悄然滚过这个匆匆忙忙的都市,留下的不仅仅是车辙,更是一段段深深浅浅的人生故事。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而言,松江只是一个平凡的区域,其普通的柏油马路和高楼在繁华“魔都”中并不显眼。然而,在这片土地生息的人们却知晓她独特的魅力。我对松江的情感就是在钢筋水泥中萌芽,在沥青覆盖的地面上茁壮成长。

  松江有很多好听的别称——云间、华亭、谷水、松江府,还有茸城。我喜欢叫她茸城,是因为“茸”对于我和松江都有着别样的意义。

  传说古松江水草鲜美,野鹿群集。10头天上仙鹿下凡历练,路过松江,被这片土地所吸引。临走时,其中9头仙鹿频频回头,最后留在凡间。故有十鹿九回头的传说,“茸”便是鹿的意思。游人们听完十鹿九回头的故事,大多一笑了之,而生活在这里的人则听着故事的续集长大。“十鹿九回头!”“下一句呢?”“我知道,十禄九归乡!”

  我小时候,小区里的家长们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游戏项目,从修车店借来废弃轮胎,然后在小区门口的香樟树上挂上绳子,就做成了一副秋千。小朋友们都会在傍晚聚集在那里比赛,谁今天学的知识越多,谁就能占有这个“秋千王座”最长的时间。

  “十禄九归乡”——是十鹿九回头的下半句,说的是从松江府出来的官员,哪怕做了高官有了厚禄,十个里头还是有九个想要回到家乡。这个谚语故事使我赢得了那一个傍晚的秋千所有权,每一个孩子都在儿时的游戏中感受到了鹿的守护。这个故事在茸城的街头巷尾传颂,并沿着时光的轨迹,在心灵深处回荡。

  《大学·礼记》中有一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家门前那条路就叫三新路,而我的母校也是以三新命名的。三新路是一条很长的路,几乎贯穿了大半个松江;三新学校是一座很大的学校,校区和体育场就坐落在三新路的两边。

  “三新”二字高度概括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的起点。这条路就像是乡愁的引路人,让我的思绪在茸城的大街小巷中徘徊,感受岁月的温柔。

  我以三新路作为坐标轴,在脑海中绘制出了我的第一份“世界地图”——从这条路的第一个红绿灯右拐是超市,两个十字路口中间是我的学校,一直走五分钟再左拐就是我家。——这张地图伴随我的足迹越画越大,整个松江、上海、中国,乃至世界的样貌也渐渐清晰了。

  放学时候,这条路边聚着家长,路边摊的香味勾引着每一个孩子的馋虫,煎饼果子、关东煮、辣条、炸鸡……这些香味打开了孩子们的美食世界,在我的胃上烙下独特的印记——长大后,这些美食的香气不仅存储着我儿时的回忆,更让我在城市的喧嚣中找到一份宁静,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和好朋友在回家路上聊新看的无聊小说,和爸爸在路上看桥上夕阳,在秋天晚上踏着月光和桂花香一起回家——随着岁月的流淌,我逐渐远离了三新路,走向了更远的地方。然而,对她的感情并未随着距离的拉远而淡薄,相反,它在心中越发浓烈。松江对我就如同一首古老的旋律,随着时光的流转,愈发婉转悠扬。

  【作者系油轮政委姜舟之女】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