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潮
寒风吹,万叶黄。城市的街头巷尾总有几家店铺在炉上置一口大铁锅,店家不停翻炒着放入白糖的黑砂,将栗子炒得哗啦哗啦响。虽然现在已换上电搅拌机,省时省力,我却依然喜欢看手工翻炒栗子。出锅后的栗子油光发亮,香气飘散,引来路人驻足,忍不住买上一包,一粒接一粒吃个不停。
板栗,俗称栗子,是我国的特产,素有“千果之王”美称,在国外被誉为“人参果”,是中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已有2000-3000年的栽培历史,食之可补气养血,补肾养胃。河北迁西、兴隆一带的板栗以个大皮薄,质地优良,具有香、甜、糯的独特风味而闻名,尤其是经过炒制以后,香气扑鼻、入口即化,加上其果壳和果仁间那层内膜又薄又软,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好吃还好剥,所以很适合糖炒。
糖炒栗子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说北宋汴梁城有一位名叫李和的炒栗高手发明了用河沙加糖翻炒栗子的方法,让栗子特别味美,深受食客喜爱,从此糖炒栗子传遍大江南北。大诗人陆游晚年虽然牙齿松动,仍喜欢晚间用糖炒栗子充饥,他在《夜食炒栗有感》一诗中写道:“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来。”同时代诗人范成大更是“馋吻偏怜粽栗香,新衣不管囊萸臭。”清代《燕京岁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栗子来时,用黑砂炒熟,甘美异常,青灯诵读之余,剥而食之,颇有味外之美。”可见,要抵挡栗子飘香的诱惑实在太难。
我尤其爱吃糖炒栗子。剥一粒暖烘烘的栗子,金黄色的栗肉跃然而出,一口咬下,先脆后糯,甜而不腻,香而不焦,回味无穷,感觉每一口都是时光的馈赠。有一次我去朋友家,特地给他捎上一大包自家附近口感上佳的糖炒栗子。上了公交车,我迫不及待地先尝了几粒,想不到一吃不可收,临下车时,一大包栗子竟然所剩无几,我只能原车返回。
【作者系中远海运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