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渤海湾的和煦清风吹向世界(附图片、编者按)

发布日期:2025-01-03
作者:李琳
字号:[ ]

  一线采风

  编者按:

  中远海运在津企业在绿色低碳和数字智能领域的创新实践,展现了其如何通过一系列项目措施推动天津港的绿色转型。这些项目不仅减少了碳排放,提高了能源效率,还增强了港口的应急保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乘着渤海湾的和煦清风吹向世界各地的不仅是绿色港口建设的成果,还有为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4年12月中旬的一个冬日,早晨的天津港,虽然气温已跌至零下,但在阳光的陪伴下,体感却和煦而深沉。远处,伫立在港口边的一台台风电叶轮悠悠转动;近处,来自大洋彼岸的一艘艘集装箱船静静卧于海面,一旁的装卸桥似钢铁巨人,有条不紊地舞动长臂,装卸货物……

  上午10点左右,天津港集装箱码头(TCT)技术部陈鹏飞像往常一样去堆场巡查,而这些天,他多了一个新去处,那就是12月3日刚来到TCT的这批“新兵”——4辆氢能重卡的停靠处。原来,这批刚就位的氢能重型卡车正在等待安装终端设备。随着另外16辆的陆续到位,顺利的话,它们很快就可加入岁末年初的保供队伍中,成为冬日码头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回眸2024年以来,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与天津中远海运紧密合作,锚定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双赛道”,结合码头业务实际需要,打造了多个绿色低碳新能源项目,有力助推天津港绿色低碳码头建设,在链接世界的渤海湾,擦亮了中远海运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的品牌。

  这个12月刚落地的清洁能源项目包含20台氢能重卡与1台改装电动空箱堆高机,该批氢能重卡租赁期3年,每台氢能集卡预计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超过3340棵树木一年可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这是氢能车首次在天津港以及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码头的批量应用,有效解决了电动车充电变压器容量不足问题,同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力配合,该项目在经济效益上也比传统柴油重卡有了改善。

  而空箱堆高机电动化改造,不仅环保,还有较好的经济效益,TCT技术部经理李晓晖介绍说,原本平均一个集装箱消耗柴油0.3至0.5升,改造后仅耗电0.8度左右,可以减少约四分之三的能耗成本。

  除了氢能重卡和空箱堆高机电动化改造,目前,天津中远海运为TCT量身打造的4.5兆瓦风电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

  记者来到位于正处于码头背阴处的施工现场,3名施工人员正在寒风中进行箱变基础钢筋绑扎。正在现场指挥施工的天津中远海运绿色低碳发展有限公司工程部负责人夏程伟胸有成竹地介绍了风电项目施工进度和计划,并表示:“如寒潮进一步加剧,我们也做好了相应预案以确保施工安全有序,预计很快将完成。”

  据悉,4.5兆瓦风电项目是TCT利用码头东侧区域堆场,建设的1台叶轮直径164米、塔筒高度120米,装机容量4.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每年预计可发983万度绿电,减少碳排放9600吨,所发电量优先供港区用电,助力TCT绿色低碳码头建设。元旦前后,这批绿色能源“钢铁巨人”为渤海湾的天津港冬季用电带来又一阵和煦清风。

  事实上,早在2021年起,这股来自渤海湾的绿色清风就因天津港的“七彩长廊”而吹向了世界。

  记者来到天津港C段码头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涂装着童话般色彩的码头桥吊安静地伫立在岸边,蓝色高冷、红色热情、黄色明朗……无人集卡电车有序穿梭在这些“钢铁侠”之间,看着手中的摄像机,这场景就如同微缩景观般呈现出一个绿色宁静的世界。

  这闻名遐迩的低碳品牌背后是由天津中远海运为天津港C段度身打造的天津港绿色智慧能源示范项目,自一期2台4.5兆瓦风机、1兆瓦光伏并网发电以来,已平稳运营3年有余。与此同时,天津中远海运在天津港的二期3台5兆瓦风电机组也已于2022年12月,三期1台5兆瓦的风电机组于2024年11月相继并网发电。

  据统计,天津港目前所有清洁能源项目年发电量可达2亿度,使天津港绿电使用比例提升至40%,成为全球绿色港口标杆。

  特别在冬季用电高峰期间,清洁能源助力天津港减少冬季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采购成本,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更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经过三年的运营,在面对冬季低温、降雪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天津港绿色智慧能源示范项目仍可以提供稳定的持续电源,港口的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确保了关键设备的运行。

  中远海运在津港航企业将持续以绿色低碳、数字智能为锚点,助力集团打造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在助推天津港绿色低碳码头建设的同时,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港航高质量发展,让渤海湾的和煦清风吹向世界。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