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映像
2月1日,原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中远海运特运前身)总经理,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发起人之一、老会长王颂汤同志安详辞世,享年87岁。
王颂汤生于1938年,1961年参加工作,是一位有着坚定信念的共产党员。他为新中国远洋运输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过“国家突出贡献专家”荣誉和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公司领导后,他始终心系广大船员,在任职期间曾用4年时间亲自带队和组织机关职工走访慰问26个省1万多名船员家庭,并成立解困和助学基金,致力于将公司建成职工利益、荣誉、命运的共同体。退休后,王老全身心投入公益慈善事业,牵头发起成立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助学会)。在他的带领下,助学会的志愿者发展到如今的4800多名,累计募集捐款3亿元,组织了73期访贫助学行和“e万行动”,资助了广东省43个县(区、市)40955名孤贫学生,帮助他们实现了上学的愿望。同时,他积极推动重症贫童救助项目,让5491名重症病童得到救治,重燃生命的希望。
王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范,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他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奖等诸多荣誉。
仁者如灯,光暖永在。王老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指引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奉献社会、为国远航。
《中国远洋海运报》记者李琳清晰记得8年前专访王老时,他再三关照的一句话:“千万不要说过多的形容词,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为人民服务。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如今,老人的生命虽然落幕了,但善举如光,照亮了无数角落。
风雨兼程20多载,他一直在“精准扶贫”的路上
2021年4月17日清晨,84岁的王老和92名志愿者奔赴廉江,行程约500公里,耗时约7个小时。为节省时间,他们历来都在途中吃自带的干粮,到廉江后立即分组去21个镇(街道),对当地政府推荐的653名贫困生逐户家访核查,将看到的、问到的、听到的详细记录在家访核查表中,形成家访核查报告,经当地政府复核确认后对符合条件的提供4500元资助。
这是王老第56次参加家访核查,腰椎手术后绑着护腰,拄着拐杖仍坚持着。他说:“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昨天,如果再失去今天,他们的明天会怎样?我们的社会会怎样?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过去,我们有责任改变他们的现在,给他们一个争取未来的机会和希望。”
2004年起,王老和志愿者走遍广东省43个县(区、市)里最困难的地方,叩开一间间泥砖房门,核实情况后资助困难的孩子去读书。从花甲到耄耋之年,记者问他为什么坚持这样身体力行,王老说:“我要确保社会上的善款能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就是这样,王老一直努力在做“精准扶贫”的践行者。
“摸石过河”建59项制度,为慈善的纯洁性保驾护航
2004年,退休不久的王老和12位老朋友一起“再就业”,正式创立了南粤第一家民间慈善团体——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把好事做好——这是王老发起创建助学会的初心,也是他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写照。
深谙管理之道的王老非常注重制度建设,21年来,他带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建立了59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他说,“要向社会奉献一份完全纯洁的人文关怀,保卫慈善事业的纯洁性”。
助学会成立伊始就发布了各项公开承诺,如:助学会领导不领取工资、津贴等报酬;保证助学捐款全部用于资助,放弃按法规计提管理费……王老设计的财务制度没有“三公”开支、职务消费,21年来,该会从来没用公款请吃过一个盒饭,谁接待谁付钱;逢年过节他自掏腰包请员工吃饭、发红包,还把退休金一次次捐出来。有朋友看王老奔波劳累,想捐一辆车,但被他拒绝了:“一是有了车会增加日常开支;二是没有车,别人不会怀疑你公车私用。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别人连怀疑都没有。”
每一分善款都用到实处,资助救助4万余名困境孩子
王老一再强调“诚信是民间慈善团体的生命”。从成立起,助学会就公开每月的财务报表、捐赠清单,资助款发放明细具体到每人次,因而被媒体称为“裸身慈善”。王老说:“宁肯因公开而暴露我们的不足,也不要隐瞒而留下隐患,失去改进的机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慈善团体应该有这份底气和担当。”助学会在给每一位捐赠人的公开信中这样承诺:“欢迎您在任何时候,在事先不通知我们的情况下,前来查询、审核和指导,我们将提供全部资料和工作方便。”
2007年,当时国内的法规还没有要求社团审计,王老主动邀请了全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助学会成立以来的账目进行审计并公开。审计后,被阳光账目震撼和感动的会计师们纷纷加入捐款人和志愿者行列,一直延续至今。对此,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看,这就是诚信的力量》的报道。
王老就是这样,带领助学会一次次探索在法规要求之前设计好制度,努力成为“现代慈善理念的传播者、现代慈善行为的服务者、现代慈善事业的探索者”。
20年来,这位本不缺钱的老人把自己“抠”得一点不剩,按他的话说,“用对人民的爱支配自己的一生”,所有面子和荣誉拿来筹钱,带领助学会募款3亿元,资助40955名孤贫学生,让5491名重症贫童得到救治,一切都是为了用希望点亮更多绝望的家庭。
坚持996式志愿服务,“为人民服务”初心如磐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对王老风雨兼程的写照。他坚持996式的“上班”,累计志愿服务时数高达4.1万小时。2020年至2022年连续3年,他的志愿服务时间分别为347天、308天、319天。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医护物资极度紧缺。王老一面在国内多方寻找采购渠道,一面通过朋友在国外采购,建立献爱心渠道,募集了83万余元善款,分23批次向湖北、广东等13家医疗一线机构捐赠了2万余件抗疫物资。当时,王老不眠不休地工作,只为“慈善组织作为政府社会救助的补充应有所作为”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2023年,王老获评“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爱心奖”,他将所得奖金1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8.58万元)全部捐赠给助学会,用于重症贫童救助项目和机构运营费用。
“纯洁慈善”引发关注与传播,志愿精神生生不息
在王老的感召下,助学会注册志愿者从最初的2名发展到如今的4800多名。王老注重慈善理念的传播,通过与媒体合作,放大了孤贫儿童求助的呼声,引发社会关注。20多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和广东省、广州市的新闻媒体对助学会的报道逾2000次,很多跟随采访的记者也深受感染,成为了志愿者。助学会的纯洁和慈善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肯定,被誉为广东慈善组织的旗帜和典范。
前些年,王颂汤把助学会的接力棒交给了年轻人,可实际上,他的生活依旧忙碌。被问起现在的工作时,他说:“我还是志愿者呀。”
“我们需要更多人加入,才能带来更多改变。”这是王老对未来慈善公益事业的最大期许。
在接受过助学会救助的女孩小茹的画册里,永远定格着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白发老人手持灯笼立于船头,身后是万家灯火,眼前是星辰大海。小茹告诉记者,那是她心目中的“王爷爷”……
(综合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中国远洋海运报、广州日报新花城、新快报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