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认知误区 深化学习教育

发布日期:2025-07-11
作者:刘虹
字号:[ ]

  工作探讨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但在组织开展学习教育过程中发现,部分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应该只是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与自己关系不大。这也成为一些基层党支部开展学习教育过程中的困惑和难点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剖析

  ※认知偏差的问题表现

  1.理论学习虚化。部分基层党支部将学习教育异化为“念文件、做笔记”的形式主义活动,普通党员存在“学用脱节”现象,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主要内容、本质内涵仅停留在“印象式记忆”层面。

  2.责任意识弱化。一些党员认为“中央八项规定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存在“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心态。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一些党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够很好地担当作为、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3.执行标准软化。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选择性执行”倾向,在工作纪律、生活作风等隐形变异问题上存在宽松软现象。

  ※认知偏差的原因剖析

  1.理论认知的片面化。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将作风建设简单等同于“反四风”,忽视其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2.身份认同的模糊化。一些基层党员未认识到身为党的肌体“神经末梢”,其作风表现直接关系到党群关系,影响党的执政根基。

  3.制度执行的空转化。作风建设要求、监督考核机制存在“重领导干部、轻普通党员”倾向,缺乏针对普通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量化评价标准。学习教育只注重抓“关键少数”,忽略了“整体多数”。

  深化学习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延展

  1.“全员覆盖”是政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明确将全体党员纳入作风建设范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对普通党员的行为规范也作出具体规定,构建了完整的制度约束体系。

  2.作风建设是系统工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涵盖思想、工作、生活等多维领域,要求全体党员深刻认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要增强规矩意识,对党纪法规心怀敬畏,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

  ※国有企业的特殊使命要求

  1.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党员的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要体现在具体工作岗位的价值创造和业务发展的成果成效上。

  2.防范廉洁风险的现实需要。基层管理岗位的党员在企业经营生产、物资采购、项目建设等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也有廉洁从业的制度要求、职责要求。通过强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能够筑牢党员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约束和规范党员的行为准则。

  构建“学、查、改”三位一体教育实践体系

  ※深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建立“党支部集中学+党员自主学”的学习体系。支部集中学,要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通过“规定动作+特色活动”开展学习,推动学习教育全覆盖、见实效。如组织知识竞赛、案例剖析会等互动活动加深理解,夯实基层学习阵地;建立“党支部书记带头学+支部党员轮流讲”机制,每月固定一天为“集中学习日”;结合相关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强化纪律意识;创新学习载体,利用线上平台推送微党课、短视频,线下因地制宜设置“学习园地”,促进学用结合。党员自主学,要聚焦“内化于心”,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激发学习动力。依托“线上+线下”双渠道,鼓励党员利用手机端、碎片化时间学习。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通过组织开展“作风建设承诺践诺”等活动,将学习教育与岗位实践相结合。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自主学习表现突出的党员通报表扬,将学习情况纳入党员民主评议、评优评先指标,形成正向引导。

  ※紧密联系实际,抓好问题查摆

  普通党员大多是业务骨干、关键岗位,所以也要结合工作实际,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主动开展自查:是否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如日常工作浮于表面、落实不力,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是否存在官僚主义表现,如对客户的服务态度生硬,对群众的诉求推诿拖延,责任意识不强,履职担当不够;是否存在享乐主义倾向,如不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公务接待超标准、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是否存在奢靡之风苗头,如在生活中铺张浪费,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消费等。

  党员在开展自查的基础上也要按照相关要求搞好开门教育,主动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建议,收集客户的意见建议。不同岗位的党员也要注重听取上级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对自己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对自身作风建设方面指出的问题。在开门教育中,基层党支部要为党员同志征求意见、听取建议提供组织支持和渠道安排,如开展“作风建设大家评”活动,征集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客户满意度问卷调查”,收集客户/服务对象的意见和评价。

  查摆问题的同时也要多维度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比如,在思想认识上是否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心理,对作风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纪律作风上是否存在“小节无害”的麻痹思想,收受不应该收受的礼品、参加不应该参加的宴请?在行动落实上是否存在将制度要求的严格执行停留在口头表态上,未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日常生活中?

  ※狠抓整改落实,推动常态长效

  1.制定“三清单”整改机制。结合个人查、身边找、上级点,对标对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梳理问题清单;针对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时限和目标,建立整改清单;根据整改推进情况,及时销号,形成销号清单。在这项工作中,企业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基层党支部做好统筹指导,既要避免“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也要避免“复杂化”的官僚主义。

  2.建立协同推进和整改评价机制。推动问题整改不仅是党员个人的事,也是党组织的职责所在。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企业党组织、基层党支部要建立统筹推进、一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于一些党员存在的个性化问题,要建立支部委员协同帮助整改机制;对于暂时不能完全整改的问题,要建立动态跟踪落实机制;对于新发现的问题,建立及时提醒、及知及改机制。问题整改情况,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进行通报,党支部要根据党员自查自纠、民主测评、职工群众评价等进行综合考评,并建立整改效果评价机制,通过组织支部和党员“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

  3.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将作风建设纳入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内容,建立作风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党员作风建设行为规范,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关常见的违规违纪负面清单转化为正面引导规范执行的正面清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党员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典型,对查摆问题不深入、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党员及时提醒,必要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整改。要积极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使党员通过问题整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业务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强化担当作为的责任,将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企业经营生产、改革发展的成果。

  【作者单位:中远海运重工经营中心】

首页
返回